看一部剧竟花了200多元,警惕微短剧付费“陷阱”

佚名娱乐新闻人气:1时间:2024-05-13 23:48:05

最近,微短剧以其长度、节奏快和情节紧凑吸引了许多观众。然而,许多迷你剧需要为其成员充值或付费才能观看所有内容。一些读者反映,他们莫名其妙地为观看迷你剧付费,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因为不熟悉电子支付而不知不觉地支付了高额费用。

上海静安区的陈女士退休在家,经常用手机看微短剧。“前几集是免费的。当我看到第十集时,屏幕上弹出了充值的提示。”陈女士以为9.9元就能解锁整部剧。没想到,看了三集后,她被提示余额不足,要求继续充值。陈女士追的这部剧一共80集。跌宕起伏的剧情促使她一次又一次地充钱。一开始是“金币”,后来她直接开了会员。“看了一场话剧,前后花了200多元。”陈女士说,她追了很多迷你剧,花了很多钱。

为了吸引观众买单,一些微短剧商家可谓套路满满。商家首先在视频平台投放广告,吸引观众跳转到小程序。一开始可以免费追剧,一定集数后需要付费观看。观众并不直接充值现金,而是需要兑换成商家自行拟定的“金币”“金豆”“观影积分”等虚拟货币单位。这些虚拟货币单位能看多少部剧完全由商家决定,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兑换规则也会随意更改。

为了诱导观众付费,商家提供了月、季、年会员等多种充值模式,被称为“时间越长越便宜”。但观众为会员充值后,往往会遇到剧集缩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即使成为年度会员,也只能看这部迷你剧,不能看其他新剧。

此外,一些商家还会默默“帮助”观众自动续费。比如首次充值时,界面中默认勾选了“开启下一集自动解锁”选项。因为字体太小,位置不显眼,有些观众根本没注意,被连续扣费而不自知。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热点,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位列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以低价噱头吸引用户,而实际观看成本达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这涉嫌虚假宣传;在充值界面中,没有明确详细的使用规则、用户说明、会员协议等。,甚至默认自动续费,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出台审核规则、标准和信用监管制度,并将不良商家和相关责任主体列入‘黑名单’。”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许韦泽建议,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产品,也应强调行业自律,头部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从而形成行业规范,最终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净化行业生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11月宣布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制作和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将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多家短视频平台也出台了打击非法低质微短剧的措施。

在信用监管和行业自律之外,还要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许多微短剧制作方在被投诉后往往会直接删除视频,消费者也找不到退款途径,维权困难。“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平台内经营者的具体名称和有效联系方式,一旦发生纠纷,平台应承担先行赔偿责任。”刘俊海说。

与此同时,内容生产质量和商业模式成熟度仍有提升空间。“加强治理不是为了限制微短剧的发展,而是为了行业的长足发展。”许韦泽建议制作方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更加注重情节的丰富性和深度,创作出文化传播和思想价值更高的作品。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 hjllp.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